首页

美女女奴

时间:2025-05-29 16:26:59 作者:端午假期哪些地区天气较好适合出游?气象专家解读 浏览量:65683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(记者 邵萌)5月,今年首次高温过程影响华北、华中、西北等地。端午假期临近,假期期间气温如何?公众出行出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天气?6月又有哪些天气需要重点关注?29日,中国气象局举行6月新闻发布会,相关专家对此作出解答。

  中国气象局6月新闻发布会现场。邵萌 摄

  北方大部地区总体适宜旅游出行

  中东部地区或有较大范围降水过程

 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介绍,“端午”假日期间(5月31日至6月2日),北方大部地区总体适宜旅游出行。其中,华北、东北中南部、黄淮东部、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、新疆大部等地旅游出行适宜度气象等级将达到“最适宜”或“适宜”等级,且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可达到“较舒适”以上,适合出行及户外露营等旅游活动。

  他提醒,上述部分地区中午时段紫外线较强,公众户外活动时需适当采取防护措施,预防晒黑晒伤,同时关注临近天气预报,做好旅游出行日程安排。

  此外,张恒德表示,预计“端午”假日期间,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较大范围降水过程,湖北东部、江南、广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、河南西南部、安徽中部、贵州、云南东部和西部等地相继会出现较强降雨,旅游出行气象风险等级较高。

  他建议,公众出行时要密切关注临近天气预报,提前做好相关旅游出行日程安排和必要防范措施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山区降雨易引发地质灾害,出行前要确认景区开放状态,切勿进入未开发或预警区域;徒步人员应尽量远离陡峭山坡与河道,若遇突发状况需及时求助。涉水游玩人员要尽量避免进入陌生水域,强降雨天气后不要进行漂流、游泳;乘船人员需检查救生设备,遵守安全规定,遇强对流天气须立即避险。

  “河北南部、山东北部、河南西部、广西、新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区地区有2至3天日最高气温为32℃~34℃的晴热天气,其中广西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5℃~37℃。到上述地区游玩需关注高温天气对户外活动的不利影响,做好防晒补水工作,避免中暑。”张恒德说。

  6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

  北方旱区旱情将有所缓和

 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,预计6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,其中东北南部、华北东部、华东北部和南部、华中南部、华南、西南地区东南部、新疆北部、西藏等地偏高1℃~2℃。

  降水方面,内蒙古东部、东北地区北部、华东中南部、华中西北部、西南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、西北地区大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其中黑龙江北部、安徽东南部、浙江大部、上海、江西东北部、青海大部等地偏多2~5成;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,其中东北南部、华北东部、华中南部、华南北部、新疆北部等地偏少2~5成。

  贾小龙提醒,根据6月气候趋势预测,华北东部、华东南部、华中南部、华南、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,需关注对人体健康及能源保障的不利影响。西南地区北部和西部、西北地区中南部、华东中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,存在阶段性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及城乡暴雨积涝的风险。建议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,交通运输、电力供应、通讯保障等方面做好防范应对措施。

  此外,据他介绍,预计5月29日夜间到6月1日白天,甘肃南部、陕西大部、河南中南部等旱区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,以小到中雨为主,其中陕西南部,河南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。6月北方旱区降水增多,旱情将会有所缓和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香港珠海学院成立“苏秀莲展览厅”支持高等教育宣传活动

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稳步扩大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,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,为中国打开更大发展空间,为世界提供全新发展机遇。

哈马斯代表团将前往开罗讨论加沙停火

她也是个能吃苦的演员。欧阳奋强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讲过一件往事:拍摄“鸳鸯抗婚”时,正值酷暑,摄影棚温度已达四十多度,照明灯一打开,温度瞬间爆表,一下冲到五十多度。

沈阳楼市新政:取消限购、限售,认房不认贷

根据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(2023)》,2024年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。而黄酒行业越来越关注到人的情绪价值,不断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生活方式”转变。

施惠芳任中共绍兴市委书记

会议指出,去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力有效,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,确保了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要实现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》明确的到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%以上要求,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,既要抓大头抓主要,保证面上稳定,更要紧盯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品种、主要地区,集中力量攻坚。

海外华媒点赞漳州行:非常惊喜 收获满满

千年运河,生生不息。在202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,裸眼3D技术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运河之上,连接古今,惊艳世界。392岁的拱宸桥长约92米,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。为了让这处大运河遗产点“活”起来,杭州市京杭运河(杭州段)综合保护中心联合浙江大学开展了拱宸桥数字化保护项目。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使用了无人机、相机、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仪等多种设备,通过数据采集、数据处理、3D建模、制作三维动画等,将拱宸桥搬到了数字世界,还原了它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